在大力推进共同富裕试验区建设中,市教育和体育局锚定目标、摆开架势、击鼓奋进、同题共答,紧紧围绕打造区域优质教育中心目标,盘活优质资源,持续深化改革,促进内涵发展,着力缩小教育城乡、区域、校际、群体差距,绘就“共富共美”新画卷。为展现全市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方面的经验做法,特推出“建设学在攀枝花‘阳光教育’品牌,奋力打造区域优质教育中心”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大小单双平台(以下简称“市三中”)创建于1978年,系四川省首批办好的省重点中学,四川省一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引领型)。市三中以“三色铸根魂 领航育新人”党建品牌为引领,以高质量党建推动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以深化初高中拔尖创新人才贯通培养为突破口,抢抓教育改革机遇,立足区域发展需求,构建起“课程贯通、资源融通、学段联通”的育人新生态,为攀西地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市三中聚焦“五维融合”,打造特色化创新教育课程图谱。一是融合研修课程,开设早培数学、物理等学科研修课程,通过必修、选修、辅修及学科竞赛,强化创新思维渗透;二是融合校本课程,构建“立志、激趣、挖潜”三大课程群,形成基础、拓展、探究三类课程体系,涵盖学术、社团、研究等多元模块;三是融合大学课程,联合清华大学、四川大学等高校开设先修课程,编制初高中衔接教材,推动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纵向衔接;四是融合学科课程,打破文理界限,融入工程、技术、艺术等跨学科实践;五是融合区域特色,结合钒钛、氢能等产业资源,开发科技探究课程,让学生在实践中厚植家国情怀。
学校以“一校两区三地”办学格局为依托,统筹硬件升级与资源联动。一方面,筹措资金改扩建现有的物理、化学等功能室,新建思政研究中心、生涯规划体验中心,加入四川省基础教育“网链共享计划”,成功申报为“引领学校”,打造数字化资源共享平台,重点建设10个基础创新学习中心;另一方面,与攀枝花学院、攀钢研究院等在地高校及科研机构共建10个创新实践基地,组织学生深入企业、院所开展课题研究,在“实践育人”中培养综合能力。同时,与米易县政府签订合作办学协议,辐射带动区域教育协同发展,构建“校地共育”新范式。
面对硬件短板、资金压力等挑战,市三中多措并举直面育人难题。一是优化政策保障,出台《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方案》,设立专项经费支持课程研发、竞赛培训;二是加强师资建设,通过“引育结合”打造专业化教练团队,引入同学校签约的各高校专家开展指导;三是推动学段融合,计划联合优质初中开设“拔尖创新班”,开展高中学段贯通融合教育,增强优质初中生源的吸引力。创新评价体系,建立起成长档案,逐步建立起多元、动态的发展性评价体系,引导学生个性化、差异化发展。
市三中高度重视学科竞赛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成绩在攀西地区领先。学校组建了实力强劲的教练队伍,为重点高校输送大量人才,6名同学入选国家集训队并被保送至北大、清华等名校。“强基计划”与竞赛培训中心成立后,26名学科教练在四个学科竞赛培训中表现出色。五年来,获省级赛区二等奖58人,部分同学全省排名接近一等奖。近三年来,学校组织开展“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共计437人在省赛中获奖,11人在全国决赛中获奖,其中68人获省级一等奖,2人获全国一等奖,1人获全国特等奖。2020-2023年,李麟瑞、谢涵、毛国懿等同学分别通过“强基计划”考入四川大学、中南大学、浙江大学,彰显了育人成效。
(部分学生获奖情况)
站在新时代起点,市三中将以“不输一口气 努力争红旗”的韧劲,持续深化贯通培养改革,优化“校地协同、初高衔接、五育融合”育人模式,奋力打造川西南滇西北基础教育高地。学校坚信,通过不懈探索与实践,必将培育更多兼具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栋梁之才,为攀枝花建设共同富裕试验区贡献三中智慧和力量,让“共富共美”的育人篇章更加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