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恩惠
“我们怀念的从来不是战场,而是并肩作战的战友。”
这是上了大学后,朋友圈时常会出现的主题。这类话语下面,往往能叠起高楼。“小生不语,只是一味共鸣。”评论区如是说。
我也回首来时路,发觉回想起来的,往往是些细微瞬间:
是周六下午放学,如意园门口的车水马龙;
也是晚自习前,举着平板在露天走廊尽头拍下的或红或紫的晚霞;
亦或者仅仅是教泽园至如意园的那百余级阶梯……
不经意间流逝的过往,而今却成了记忆里格外艳丽的色彩。回忆起来,我的三中生涯应当是平淡的,没有太多的曲折起伏。
初入三中,我进入了三班,也是后来的理科励志班。我愿称其为大佬云集之地!犹记得报道第一天,便有同学把新发的练习册,写完了一大半;也有不少大佬,初升高的暑假便已经将高中数理化自学了过半内容。激烈的竞争,在高中生活真正开启前,便已悄然打响了第一枪。
而偏偏,那时的我,多少是有些叛逆的。
怀揣着这份不明所以的叛逆,高一下分班时,我在分班意愿的那张白纸上,写下了“文科”二字。当时并未想太多,只觉得有些愧对当时的班主任——
开学后,我进入了九班,新分出来的文科励志班。接下来的时光,我是苦恼而快乐的。苦恼的是,我发觉自己的思维同文科学习所需的思维颇为不合。快乐的是,我发现九班,是一个颇具人文气息的班集体。很卷,但卷得轻松快乐。
因着以上二者的矛盾,我寻了班主
自那以后,我便静下心来。我依旧同文科思维激烈地碰撞着,但我发觉我喜欢上了九班这个大家庭。九班,是一大群鲜活可爱的伙伴。是为了得分而争先恐后举手的小组成员们;是因为老师说提问太少,而“报复性”地出现在记录本上的三四页问题……
转眼,我们便搬到了如意园。说来奇怪,高三,明明是极丰富的,可在我的记忆里,却仿若蜻蜓点水一般掠过,徒留下“节奏特别快”“考试特别多”“目标特别清晰”之印象。若问我作为一个大学生,为何怀念高三生活,我可能道不出来具体缘由,只朦朦胧胧觉得格外想念那种独属于高三的“感觉”,是独独为了一个简单而明了的目标狂奔的“感觉”,更是无论何时,身边永远站着一群可靠的大人与可爱的伙伴的“感觉”。
我很感激我的每一位老师,是他们帮我一点一点搭建起文科的思维模式,亦是他们教会了我情绪稳定。大考小考起起伏伏,但我内心始终如一,直至连高考,也不过是一次平凡的考试,不经意间便流逝过去。
我的三中路,是酣畅淋漓的,不留遗憾的。我感激三中,我的母校,给予了我踏上更广阔舞台的机会。我很感谢所有关心过我的领导与老师,给予了我展翅的力量。我很感谢那群可爱的“战友们”,给予了我坚定行走的那抹“纯粹”。
大学以后,才真的理解,高考是终点,更是起点。截然不同的学习方式,大相径庭的生活方式,都令人眼花缭乱。以下是我自己迷茫时的思考,亦作为本文的收束。
莫忘来时路,是为不忘感恩,明了从何处来;
回首来时路,是为不忘初心,明了往何处去。
我们怀念,然我们不会囿于过去,来路已无归处;
我们感念,故我们会怀揣以感恩,素履以往归途。
“莫停留,我们顶峰相见。”
这是班主任给我们的赠语,亦是我们依依惜别时的共勉。此刻,我想到与正阅读此篇拙文的新一代三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