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为期三天的“四川省2023年高中语文群文阅读和整本书阅读课堂教学展评活动”终于落下了帷幕,这是我第一次代表市三中、代表攀枝花市参加省级教学大赛,最终夺得了群文阅读组特等奖。能得到这样一个较为圆满的结果,我深感自己的幸运。
回顾近三周焦灼忙碌的备赛过程,一轮又一轮地推翻重来,一次又一次地打磨完善,我常深感自己的不足。但不论如何辛苦,也从未想过放弃;不论如何折腾,也从未感到后悔。作为一位青年教师能得到这样宝贵的参赛机会,去磨炼自身的本领,从中获得的见识、收获、成长的确很多。这里记录下几点参赛及成长感悟与大家分享:
一是个人的快速成长离不开学校良好的育人机制与学科团队的协心同力。
教师成长当趁早,虽说教师是需要终身学习的职业,但也有快速成长的黄金时期,那就是入职后的五到十年,而这五到十年的成长离不开学校对青年教师的关心、热心、诚心和苦心。刚刚来到市三中任教,学校就为我们举行了一场隆重“师徒结对”活动。从那之后,每位新老师都拥有了一位如韩愈笔下所写的“传道受业解惑”的师父,教学上向师父学习,德行上向师父看齐。成长路上有了一位指路人,青年教师便能更好、更快地扎根生长、茁壮成材。市三中的青蓝工程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教师,促进了他们的快速成长。而我之所以会参加这次教学比赛就正是因为我的师父李敏老师的鼓励和推荐。
“众人拾柴火焰高”,除了学校的培养和信任外,青年教师的成长与成就一定离不开学科组集体的力量与智慧。接到攀枝花市教体局的初赛通知后,我便在四川省语文特级教师同时也是市三中语文组大组长苏细华老师及高二语文组组长李敏老师的指导下开始优化课件,练习无生课堂,最终在市级初赛中突围而出。之后便是半个月的省赛备战,课堂实练,反复磨课。市教科所高度重视这次教学比赛,市高中语文教研员赵岚昕老师跟苏细华老师、李敏老师、龙咏梅老师这三位语文教研组长多次来听课,并集体教研给出指导意见,纠正细节错误,如此反复,教诲谆谆,让我的教学设计逐渐从“思路还不错”到“思路清晰,新颖有创意”;字斟句酌,精心考究每一处的起承转合,让我的课堂语言从一开始的“重点不明,不扣议题”到“扣题紧,有深度,能共鸣,有思辨”。但学科团队的鼓励与帮助还远不止于此,因为教学设计经历了几轮的推翻重来,又因临近半期考试,所以最终定稿的教学设计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课堂打磨,正在我发愁之际,高一高二语文组的前辈们纷纷伸出援手,借班借课,一天一节不够那便一天两节;没有前置阅读时间,那便挪出阅读课和作业时间让我指导学生预习……可以说,是市三中语文学科团队的协心同力成就了我的这节课的成功。
青春是搏击风浪的船,学习则是航船的动力。就是因为有这样关心、关注青年教师成长的学校与团队,我们青年教师才更应该心怀感激、感谢、感恩,虚心受教,勤于学习,才能不负众望,未来可期。
二是命运总会垂青勤奋努力的人。
“人活着,是需要一点创业的激情和成就感的。”“越努力,越幸运”绝不是一句简单的心灵鸡汤,倘若没有对“成为一名独当一面的优秀教师”的强烈期盼与渴望,倘若不是日复一日、坚持不懈地努力与学习,倘若不是用尽全力地去把握每一次机遇,那么成功便不会轻易降临到你的头上。当然,方向不对,努力白费,找到正确的方向是勤奋努力的前提,前辈的指点迷津至关重要,我们当虚心求教。但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再好的成长历程也是不可复制的,所以我们还应潜心研究教育教学理论,结合日常的教学实践,不断地摸索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和成长路线。
一张白纸并不美,只有用五彩的颜料去勾画,它才能成为一幅美妙的图画。同理,职业成长路上不能一味追求平静,遇事总是选择逃避,畏惧风雨洗礼,便永远无法收获云销雨霁的美丽。厚积是为了蓄势而发,发奋只因渴望强大,所以一旦遇到可以快速成长、证明自身实力的机会,必当竭尽全力去争取和把握。只有借比赛不断修炼自身,才能获取继续奋斗、不断向前、超越自我的源源动力。
三是唯有热爱可抵前路曲折。
岁月漫长,学无止境,教无际涯。面对“教育”这样一份极具使命感、神圣感、荣誉感的永恒事业,我们的航行也许终生也无法到达彼岸。只有满怀热爱,持有一种“用一辈子时间来备好一节课、上好一节课”的精神,才能使自己和自己的课堂永远充满生机与活力。“保持热爱的力量,是获得事业成功和人生幸福的前提。”可以说,对教师岗位与对学生的热爱是支撑我完成这次比赛的重要动力。“悟空百变却又坚守着不变的奋进、拼搏、抗争、突破精神,令他将自己的取经修行路走成了通天大道。”每当上完《百变悟空,修行人生》一课,透过文字看到学生们从这些道理中得到的感动与启迪,我都会不禁心潮澎湃,获得继续打磨优化的勇气与力量。
“教育的本质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只有发自内心热爱这份教育教学工作,才能永不满足地一直修炼下去,用爱感染每一位学生,我们平凡的人生和工作才能变得有意义、有价值。
悟空的修行,其实就是芸芸众生的修行,人生路上,你我皆是修行者。“行”乃行走,脚踏实地,一步一脚印,行走使我们见到世界的辽阔;“修”乃修心,直面脆弱,不断完善,修心使我们内心强大,无惧风雨。人生如此,教育教学也如此。把教学当作一场修行,迎难而上,坚定执着,定能像百变悟空一样实现华丽变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