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四川省一级示范性高中(引领型)大小单双平台官网
主页 > 新闻中心 > 三中要闻 >
新闻中心

三中要闻

第22期学生业余党校第七课培训心得(三)
作者:群团工作中心  发布时间:2021-10-09 08:28  浏览次数:

久有凌云志

——于毛泽东诗词观“大我”

高2023届20班  喻虹博

毛泽东同志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他也是一位“政治家诗人”,一位“诗人政治家”。他的一生波澜壮阔,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奉献了毕生精力。正因丰富的阅历和广阔的胸襟,他的诗词风格独特,气势不凡。其中不乏“大我”情怀。

一、独立寒秋,入“无我”之境

在毛泽东生前亲自审订的诗集《毛主席诗词》中,一首《沁园春•长沙》被放在卷首,可见其独特地位。在风云诡谲的革命环境中,毛泽东同志却冒着生命危险前往局势复杂的广州,他却丝毫未感到畏惧,反而挥就《长沙》一词,一扫前人悲秋伤秋之意,立于寒风阵阵的湘江头发出“谁主浮沉”的千古之问,豪气荡于清秋。虽古时也有刘梦得等咏秋词,却都囿于小我。而毛泽东在艰难之际却能入“无我”之境,发出对革命事业的热情赞颂,实在“独树一帜”。这便是毛泽东诗词的独特之处。

二、“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为人民发声

毛泽东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毛泽东诗词是毛泽东思想在文学上的体现。在创作、选材上无不立足于人民。正如在“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中对广大人民的称赞;正如在“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的自信;正如在“唤起工农百万”后筑成的“钢铁长城”。若说农民运动是劈开黑夜的闪电,那么毛泽东诗词就是大地惊雷。毛泽东坚信改天换地的伟力存在于民众之间。读毛泽东诗词就能听到人民的呼号。

三、“人间正道是沧桑”,看“今我”可为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畅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时,引用了两句毛泽东诗词:用“雄关漫道真如铁”描绘出了我们的艰苦奋斗奋斗之路;用“人间正道是沧桑”来描述民族振兴的广阔前景。如今我年纪尚小,见识未远,或许对毛泽东诗词感悟尚浅。但“中华儿女多奇志”,年轻一代更应敢于“筑梦”“追梦”。

“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读毛泽东诗词,能够领略这位伟大领袖的魄力和气度,更能一瞥前辈们对未来中国的美好展望,更能明白如何以“小我”入“大我”,更能一览“人间正道”。“踏遍青山人未老”,希望下一个百年中,新兴的“朝晖”们能从毛泽东诗词里汲取力量,为复兴巨轮领航。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