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恰是风华正茂
高2022届6班 马清楠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学史明理,从党史中汲取前进的智慧和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曾形象地把历史比喻为“教科书”、“营养剂”,并指出,“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作为21世纪的中国青年,作为一名光荣的共青团员,对于学党史,我有着虔诚的信念和真诚的感悟。
“学党史”不是一种表象,不是浮于形式的活动,恰恰相反,它贯穿于我们的生活中。无论是从课本上的“1921”到现实中的浙江嘉兴,从马克思主义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是从电影《建党伟业》到《我和我的祖国》,亦或是从央视新闻联播到自媒体央视频……我们都深深地为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伟大的中国无产者而感动自豪,为中国共产党的不畏险阻而深受鼓舞,为中华民族的铮铮铁骨和红色血液而热血澎湃?
前段时间,一则“平均年龄74.5岁的清华校友合唱《少年》”的视频火爆网络,现象后的本质,是他们用红色的青春,又一次唤起了无数人民为国、为党奉献的回忆。“全世界的无产者,联合起来!”电影《建党伟业》中嘉兴红船上的这句台词始终在我脑海中萦绕。影片中,由最开始的一个声音,再到一群声音——我听出了小心翼翼中的自信与希望,尽管形势紧张,就算力量悬殊,但一个个年轻的脸庞上都溢满笑容,他们的眼睛里,散发着即使是灰暗中也无比朴实却耀眼的光亮。我们这代人虽然没有经历过风雨飘摇中的坚守,但看到这一幕,我们依然热泪盈眶。我想,我们学习的远不止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而是无数鲜活的故事,更是无数需要我们努力学习的青春。
作为青年人,我们应精勤求学,传承红色基因,不负时代重托。面对“体弱多病”的旧中国,青年毛泽东带着救亡图存的远大目标上下求索,在求知与实践中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成为马克思主义者,自那以后,他、他们,走上了振兴中华的道路。他们清醒、坚韧、有担当,不遗余力批判旧思想,宣传新文化,热情洋溢的宣传觉悟了的民众联合的力量,号召人民以天不怕地不怕的精神去冲破一切罗网。他们走出读书人的象牙塔,关心国事,与时俱进地学习天下事并不断实践与进步;“身无分文,心忧天下”、“集合同志,创造新环境,为共同的活动。”这里每一个字,都是他们用夜以继日的努力换来的。作为当代青年人,这些品质应成为我们的奋斗方向。
北大校长郝平的开学致辞中写到:“新时代更要不忘初心”;上海交大校长林忠钦则说:“志存高远,与日俱进”——我想,这正是红色精神在新时代的传承。正如林忠钦先生所说,作为背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命的青年人,应首先“百学须先立志”,有胸怀报国之志;其次,“学不可以已”,精勤求学、筑牢基础;最后更应该,“疾风知劲草”,坚韧进取、乐观豁达、赤诚昂扬。
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党,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更没有我们如今繁荣昌盛的祖国以及和平幸福的生活。一个能够升起月亮的身体,必然驮住了无数次日落;一个能够在天上洒满星子的人,必然也熠熠生光。正所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是由无数中华儿女昂首拼搏、锐意进取、挥洒热血青春铸就的。学好党史,牢记党的初心和使命,才能以史为鉴、更好前进。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最为可歌可泣的篇章,历史在人民的探索和奋斗中造就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又开创了新的历史辉煌。
建党一百年恰是风华正茂,百年初心历久弥坚,青春的中国共产党正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万众一心,不断前进、前进、前进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