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四川省一级示范性高中(引领型)大小单双平台官网
主页 > 师生园地 > 师生文章 >
师生园地

师生文章

1997,请回答——买大小平台高2003级8班(毕业)学生 王棋
作者:王棋  发布时间:2018-12-18 13:52  浏览次数:

       1997年,我们是作为三中恢复初中部以后的第一届学生入学。

我还记得,那年6月28号是三中小升初的复试,记得清楚是因为那天我生日。那一天开始认识很多若干年后的今天已经成为老友的同学们,再后来的某天,我们站在逸夫楼门前查看录取的结果(那时候网络还完全没有使用),获知被录取,很是兴奋。但那个兴奋是很当下的,从若干年后看,才能真正体会那一天开始,在三中的六年,所受到的教育,所享受的平台,所得到的关爱,所结识的同窗同学,都是人生一笔极大的财富。

       回忆三中的六年,要从哪个角度展开,始终想不好。因为有那么多美好的人和时光值得去回忆,去怀念,去感激,不是寥寥数语可以说完的。

       先说说老师吧。初中的时候,第一任班主任贺颖,英语老师王静(从初一一直教到高三),数学老师何天润,后来的语文老师杨玲,历史老师郭光恒等等(请不要介意,我都直接用了全名,一来是更清楚。二来可能年纪长了,胆子也长了些,在文章里就姑且用成年人对成年人的语气来说吧,更亲切直接),都是极严厉又亲切的人。这对于当时刚刚离开家住校学习的我们来说,都是极温暖又让我们感到内心踏实的存在。对于教育资源还不那么发到的年代,他们给了我们最好的成长基础。举个例子,初高中六年,王静老师一直用新概念英语的教材和方法教学,听说读写全面训练大家,高二就大批同学通过了4级考试。大学到了北京,发现这在当时全国的英语教学里都是极领先的,尤其能坚持六年贯彻,实属难得。对于那些不好好学英语的孩子,作为语文老师的贺老师也经常抽问英语问题和抽背新概念原文,以督促学生跟上。那时候觉得一切都是理所当然自然而然,后来明白,这些都不是规定,是三中开放的理念驱动,更是他们内心使然,责任感使然,专业使然,让人尊敬。

      高中的老师们依然严厉且可爱,头发花白又极具绅士风度的吕金鹏老师,风度翩翩的胥刚老师,可爱认真又始终笑呵呵的梁泽刚老师,娓娓道来的顾卫平老师,讲课做事都颇有激情和干劲的龙海涛老师…都为我们奠定了极好的基础,为进入高等学府敲开大门。

       说完老师,可以开始说点有的没的。

      初中开始住校,不到90个同学(都还是孩子),住在一栋新改造的宿舍楼,10个人一个房间。可能因为还在长身体,那时候每天都很饿。下了晚自习,几乎一半的时间都会再来一碗泡面,有时候时间来不及,已经熄灯了,就抱着泡面先躺下,等宿管老师查完房,再悄悄摸摸的坐起来大快朵颐。宿舍里的卧谈会,这时候也就正式开始了。宿舍有一个固定节目,讲小说,最近有读到好小说好故事的同学会打擂,往往是多天连载,其他人也就可以了解很多自己没有读过的书。另外,那时候一本杂志(大家最爱的是科幻世界)一本好书也往往是人人传阅,从头看到尾,绝不会落下,几乎发挥这些书和杂志最大的价值。而结束了这个环节,戴上耳机听着英语(泰坦尼克的原声磁带,我可能听了几百遍),慢慢睡去,才结束一天的学习生活。

       高中开始,搬进到2人一间的宿舍楼,更多的时间就是串门了。下晚自习,旁边小卖部买好烤串,就串到别的宿舍,边吃边聊,一天的学习之后,这片刻的释放,别提多惬意。

       这就说到了吃,吃是伴随青春期的重要命题。初中某个周日晚,大家返校的第一顿,食堂准备了米线,不到90个人干掉了20多斤肉馅,100多斤米线,震惊了全体教职员工。那时候每人每个月250块钱的伙食费,食堂营养餐搭配的极用心,有荤有素有汤,变着花样给大家改善伙食。

       到了高中,都有了点小叛逆的性子,也有了多一点的零花钱,便开始成群结队到学校旁边的小饭馆(现在仿佛都已经拆除了)拼桌点餐,几乎是上一个菜光一个盘,要吃饱全靠抢。那时候,周边的餐馆小卖部是极发达的,盐边羊肉米线,小炒菜,烧烤摊,冒菜,穿插一两个文具店和理发店,在那时我们的眼中已经是熠熠生辉的商业街了。成群结队有吃有逛,几乎每天的午餐时间都可以在这里找到乐趣。工作以后,我一直在做商业地产相关的工作,也看了很多国家很多地方各种各样的商业形态,但1997年到2003年,三中上坡下坡那些小店小铺带来的乐趣,却是不可替代的,始终在记忆里拉扯着情感的反响,留着有趣的味道。

      说完吃的,也要说说运动。运动也是青春年华不可或缺的重要事项。初中这小90号人,我们出席了全省全市的各类比赛,数学、物理、化学奥林匹克,样样不能少,样样拿大奖。所以,运动会也是必须要参加的!于是在这小撮人里又建出一个运动代表队,和高中校队一起训练,参加市直属学校以及全市运动会。经过一段时间的辛苦训练,最终结果必然是惨不忍睹,但并无妨碍我们享受这其中的乐趣。再说回校运动会,是一年一度最重要的盛会。一方面是竞技和班级荣誉相争带来的刺激,另一方面大部分时间大家聚在操场上吃吃喝喝也是相当痛快。老师们,可能也就纵容我们享受这一两天彻底放飞的欢快了。

       中午下午休息时间,饭后活动就是乒乓球,有时候吃饭都顾不上,几个人端着饭盆,轮番上场,输了的就下场扒拉几口,到自己了就甩下饭盆撸起袖子兴致勃勃地上场,球技也在粗犷的风格上,越走越远。

      说了很多,没有专门说学习,可能因为这是最基础的事,也是每个三中人自带的使命和对自己不会放松的要求。若干年后的今天,当时的同学现在的老友,都有了好的生活,有当下,也有诗与远方,也证实这一点——三中人不会停止拼搏和努力,不会停止成就更好的自己。高三课程结束的那一天,我收拾课桌准备回米易参加高考。和同桌水姐告别的时候,我们拥抱了一下,互相鼓励,我们都知道,从那天开始,再也不会这样的时候,一群人,一帮好友,为了一个相同的目标,如此全身心地投入去奋斗。

       是的,1997-2003,无论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怎样想念,怎么不舍,都是再也回不去的了。

       谢谢你,亲爱的三中,给了我们这样的时光,让不管经过多少时间,所有的人和事都始终能在记忆里闪闪发光。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