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四川省一级示范性高中(引领型)大小单双平台官网
主页 > 师生园地 > 师生文章 >
师生园地

师生文章

精神的港湾——买大小平台1997级初中班学生 李鹏
作者:李鹏  发布时间:2018-12-18 13:49  浏览次数:

       母校三中即将迎来40周年华诞,震惊之余也有遗憾。震惊的是时间居然过的那么快,从1997年三中第一届初中生到现在一晃21年,20年来忙于工作生活,也为人父,即将考虑小孩的教育安排,似乎已经过了半个轮回;遗憾的是近年来回母校的次数越来越少,家也从攀枝花搬到了成都,“攀三中”更多变成了精神上的港湾。

      我们在三中度过了最精彩的6年花季雨季。风雨操场上汗水与尘土伴随着足球飞舞,午休时间旁边床递过来的还珠格格音频的耳机,来三中坡坡半路上的羊肉米线店和早自习上郎朗的读书声成为我们这一代的共同记忆。现在母校的环境越来越好,面积也越来越大,每一代三中人看到的是不同的面貌,而这些记忆又构成了三中的历史,散布在海内外的各个角落。

      而现在的40周年的庆典唤起了所有人的共同回忆,才忽然发现三中的每一刻被历代师生唤醒、带回、组合,像动画片一样播放在如今在校师生面前。最值得骄傲的当是那些把青春献给学校,几十年如一日的老师和领导吧,他们既是每一代记忆的亲历者,又是讲述者,因为此时三中的历史已经成为自己的历史,他们是港湾的灯塔,是夜行的航者在最惊慌失措的时刻看到的那点点亮光。

       所以三中的精神已经形成。每一届毕业生离开学校的时候,乍一眼是每个人拿到了自己人生路上的不同的车票,但是也能隐隐感受到在这几年浓墨重彩人生路上的逐渐习得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走上社会,才发现纷扰繁复变化的世界中,不管在哪里,过着怎样的生活,唯有此三观是在三中时代扎了根,发了芽,守护着你的航程。康德说,“我们所有的知识都开始于感性,然后进入知性,最终以理性告终”,那么即便当时不能够很好体会校训“崇德、敬业、励志、博识”八个字的话,也能在老师的言传身教,从自己完成高考的感悟中,从同学友爱互助的环境中慢慢形成自己的理性精神。

       让这共同的精神继续发扬光大吧。三中就像火红的攀枝花燃烧了40年,就让它继续燃烧下去吧。

       向所有在三中奋斗过的老师、领导致敬。

       谁家少年许参天

       15岁那年我开始在三中读书,如今我32岁,早已在辗转过多个城市,过着忙碌的上班族生活,可那片校园始终拥有熨平我的力量。

       怎么形容呢?

       就好像周末窝在沙发上看书,手机屏幕弹出群里关于三中高考捷报的信息,又是一年。

       就好像那年在昆明出差,办完事本应飞回北京的我,却鬼使神差地在攀枝花过了周末。第一站就回了学校,央告保安叔叔放行,一个人静悄悄地走进校门,经过体育场、游泳馆、图书馆、宿舍、食堂,又晃荡到教学楼,在楼下静静发呆。

      对2001年入学的那一届三中孩子来说,教学楼应该是一切开始的地方。换过宿舍、换过食堂,看过新的体育场从无到有,连那片有时泥泞的草地也变成了花园,只有这栋不够豪华的教学楼里,我们以青春之名留下了太多不可复制的回忆。

       比如,在窗边看过春花、听过秋雨,看过日出,遥望过星空,也经历过闪电、雷鸣、地震教会了对自然敬畏。在楼里,我们课间讨论时事、理想还有爱情,在会共振的走廊上追逐,去老师办公室讨杯茶,在年级办公室外惴惴不安地等待成绩,在校长办公室为做错的事情忏悔。高一研究性学习去学着用粗浅的调研和分析认识社会,高二体验过非典带来的不安和真正清静地学习,高三闷在小屋里被戏称“火箭班”。

       那着实是最为纯粹的一段时光。

      离开校园之后回想起来的,少不了青春的躁动不安,也少不了年少的轻狂恣意。但拜这座严谨踏实的校园所赐,我那三年一直在做自己该做的事。忘不了班主任鄢老师的谆谆教导,忘不了苏老师在毕业那天的深切寄语,忘不了生物王老师有趣的教学点燃我对生命科学的热爱,还有许多老师、同学在那三年的相处中留下的不可磨灭的记忆。三载时光留给我的,不只是书本的知识,也养成学习的习惯,塑造健全的人格,更打开一扇让我看到广阔世界的窗。

       正因如此,才有机会去尝试蓬勃的雄心和结实的摔打。那种熨平自己的力量,其实是每一次重回校园,走过熟悉的地点,扑面而来的都是更年轻时的自己做过的事情、遇到的伙伴——你看,那时你曾年少,曾幼小稚嫩,也经历过彷徨、焦虑、犹疑,现在种种,算不得什么。

      毕业后,我在投资行业工作,节奏很快,闲暇很少。偶尔与三中校友小聚,谈到现在过去生活中的种种,虽然我们从事不同的工作也有着不一样的经历,却都有着相似的一点:拥有三中精神——那种精神我到毕业后许多年才明白,那是一种筚路褴褛、砥砺前行的力量,一种不安分、不从俗的情怀。那个青春的我们,恰好来到这个校园,人生里重要一部分被塑造,留下痕迹。我再也没有在其他的任何一个地方遇到那么多同伴:他们充满对未来的期待,他们勇于探索未知,他们不畏惧甚至渴望生命种种不同的可能。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

       少时相伴的“咸阳游侠”们,未必都成为了朝臣或巨贾,可一直拥有会笑的眼、自由的心和有力的手。我想起来的那些与他们紧密相连的回忆,和升学、工作、升职、加薪、走向人生巅峰一点关系都没有,却成为了“我之所以为我”的原因。

       他们是这个校园的一份子,带着这座校园教给的星空和海洋,扑进了现实的灰白里,用力刷出些色彩,斑斓了自己与他人的人生。知道不从俗,知道不因循,知道不要留在原地;懂得谢天地,懂得谢自己,懂得谢所有高低起伏。

       每一次回到校园,都会觉得自己比上一次回来“老”了一点,可这校园,它在我的眼里却是常新的。它永远都是那个平静中孕育着力量的栖息地,让你休整,让你忆起当时年少;让你知道,离参天还远着呢,继续用力地生长吧。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