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仕昭
四川省大小单双平台
第一感觉:全是熟题。
今年的生物高考题,我们的学生感觉到熟悉,都是平时做过或见过的或生活中生产中用到的,不陌生,很“以生为本”、很“学以致用”、很“实验实践”【例1】。同时,如果你的基础不扎实,你会觉得很“坑”、很“纠结”【例2】。
【例1】很实用。第2题、第7题、第9题等涉及的“H7N9禽流感病毒”、“肥胖症” “红细胞”等,都是与考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真实生物学问题;第5题、第8题、第6题、第10题涉及的“大豆育种”、“水稻的光合速率”、“稻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与害虫防治”、“酒精发酵”等,都是联系生产实际的生物学问题或真实的科学研究课题。
有8个试题都有真实的实验情境,其中,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中所要求的7个实验内容,在试题中均有涉及【菊花的组织培养、微生物培养与分离、果胶酶、胡萝卜素的提取、蛋白质的分离、酵母菌发酵】。
同时,试题重视考查考生的探究能力,如第8题“转基因水稻的光合速率”要求学生探究其适宜栽种的环境条件;第9题“瘦素与肥胖症”要求学生设计补充对照实验;第10题“转基因酵母菌筛选与发酵”要求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出现差错的原因。因此,全卷突出考查考生的实验与探究能力,充分体现了“倡导探究性学习”的新课程理念。
【例2】很纠结。学生说很纠结的题就7、10(3)
7、很容易排出A、C,纠结B、D:有的学生纠结B网织红细胞仍然能够合成核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吗?可是它已经没有了细胞核啊,想不通啊!想不通的时候,我教学生再读一遍题干:“…图中除成熟红细胞外,其余细胞中均有核基因转录的RNA。”这一下就想通了:虽然没有了细胞核,但还有核基因转录的RNA,仍能够合成核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有的学生纠结D成熟红细胞衰老后控制其凋亡的基因开始表达,好像没问题啊,成熟红细胞衰老后没有细胞核、没有细胞器,所以没有基因表达。D错误。
10、(3)以淀粉为原料,用工程酵母菌和普通酵母菌在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密闭发酵,接种________菌的发酵罐需要先排气,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这一空,学生纠结了很久,果酒生产是不需要排气的啊,这里为什么需要先排气呢?还是再读题干这一招,多读两遍,其义自现:你看“可高效利用淀粉的工程菌菌种”,即:工程酵母菌利用淀粉能力更强,产生CO2速率更快。
第二感觉:全是实验。
1.诱导离体菊花茎段形成幼苗过程中的相关问题;
2.若H7N9禽流感病毒侵入人体,机体在免疫应答问题;
3.具有生物活性的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实验;
4.不涉及“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原理的实验方法;
5.大豆植株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
6.稻田生态系统;
7.哺乳动物红细胞的部分生命历程实验;
8. (11分)将玉米的PEPC酶基因导入水稻后,测得光照强度对转基因水稻和原种水稻的气孔导度及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
9.(12分)瘦素是动物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质激素,机体脂肪储存量越大,瘦素分泌越多。
(3)现有两类患肥胖症的小鼠,A类小鼠肥胖是瘦素受体基因缺陷所致:B类小鼠肥胖原因未知。分析以下实验:
10.(12分)由于酵母菌利用淀粉的能力很弱,有人将地衣芽孢杆菌的α-淀粉酶基因转入酵母菌中经筛选得到了可高效利用淀粉的工程菌菌种(过程如图甲所示)。
11.( 13分)回答下列果蝇眼色的遗传问题,杂交实验。
第三感觉:全面开花。
四本教材占的考分比例适当、分配合理。(我个人初步划分了一下,有的综合不好切分,仅供参考)
必修一:【28.5分】
1ABC(A.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B.光能的吸收与转化C.ATP的合成与分解)【3分】;
4“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4.5分】
7哺乳动物红细胞的部分生命历程.【6分】
8光合作用【11分】
9瘦素是动物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质激素,下丘脑【4分】
必修二:【22分】
1D(基因的突变与重组);【1分】
5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细胞全能性、进化;【6分】
10经筛选得到了可高效利用淀粉的工程菌菌种【2分】
11解决下列果蝇眼色的遗传问题【13分】
必修三:【26分】
2免疫;【6分】
3神经调节;【6分】
6稻田生态系统,信息传递、能量传递、群落演替、种群密度;【6分】
9瘦素是动物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质激素,下丘脑,实验,激素调节【8分】
选修一:【13.5】
1植物组织培养;【2分】
4D胡萝卜素萃取;【1.5分】
10经筛选得到了可高效利用淀粉的工程菌菌种【10分】
第四感觉:全在预料。
我的教法特别注重基础,每天与学生一起写基础背基础、做题猜题编题,寻找高考题的感觉。
二统考试后,由我根据考纲要求,一章一章地写填空、判断题,学生翻四本教材,看书、填空、总结、过关。
三统考试之后,以小组为单位,每节课前把你发现的特别容易混淆特别容易出错的知识点写在黑板上或抄在纸上复印给每个同学,每天解决几个易错易混点。
四统考试之后,继续解决易错易混点;自主进行一级排查【核心点:基础、主干、核心——考前再强化】、二级排查【思考点:思考、链接、归纳——临阵求突破】、三级排查【应用点:创新、应用、提升——考场志必得】;进行强化仿真模拟高考定时训练。
冲刺高考最后一周,看书、看错题档案、过背记清单,确实相当重要。但我个人认为,练题也很重要,老师要勤于收集各地信息题,尤其是成都、绵阳的题。老师要大量做题,精选好题让学生练手,让学生每天保持优良的快速做题并做对题“手感手气”。6月7日晚上,学生比较兴奋,看不进书,我给他们准备了考前必读40条,全是教材上的概念、原理、过程、特殊细胞等基础【而这40条是在6、7日写出来的!特别热卖】。
第五感觉:特别有感觉。
1、我一再给学生说,细菌培养这个实验要重点掌握,我的直觉要考,请相信女人的直觉!
2、我与学生一起做题,寻找高考题的感觉,我们一起做了“气孔导度”的题;细菌培养实验题;基因突变(看图题);果蝇杂交题,等;
3、我们教研组一起编制的第三次强化训练题,看重编制了:细菌培养实验题、细胞分裂题、分组实验题、光合作用与气孔开度题、酶的活性、植物组织培养题、免疫题、遗传育种题。周三理综生物及热身题强化了神经调节、体液调节。
4、2010年第三次强化题,我就编了“瘦素”题。
30.(20分/每空1分)
I、光合、生态、低碳题(略)。
II、用适宜浓度的“瘦素”处理肥胖型ob/ob小鼠可以减肥。“瘦素”是由白色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多肽激素,能使动物变瘦。肥胖型ob/ob小鼠(食物摄食量是普通型的3-5倍,命名为肥胖品系)由于其ob基因突变,没有瘦素分泌,所以表现为肥胖)。请设计实验方案确定施用“瘦素”的最适浓度。请完善:
①将 (1分)平均分成若干组,并编号1、2、3、4……
②配置对应组数的 (1分)的“瘦素”溶液
③分别用不通浓度的“瘦素”溶液 (1分),食物足够,其余饲养条件相同。
④每天记录摄食量和体重,一周后统计分析不同处理组的 (1分),确定最适施用浓度。
30参考答案:共20分(每空1分)
II ① 体重相当、生长发育状况相同、已称量记录的肥胖型ob/ob小鼠 (1分)
② 系列梯度浓度(1分)
③ 注射对应组的肥胖型ob/ob小鼠(1分),
④ 摄食量和体重的平均值(1分)
以上感觉,说明今年高考题出得好,高考题就在你平时的学习之中、就在你平时的实验之中、就在你平时的练习之中、就在你平时的教学之中、就在你平时的命题创编之中!
再看看其他教师的看法:
A(黄宗诚)
我认为今年四川的生物高考题出得好,好的原因不是简单、而是体现了以下几点:
(1)全卷围绕考纲充分体现主干知识的考查、没有偏题、怪题。
(2)每道题都是在新情境下和联系生活实际中呈现知识、体现了生物学的活学活用以及学以致用。
(3)遗传题与往年的遗传题相比、虽降低了难度、但依然具有区分度、有利于中学遗传题的教学、往年的遗传题给老师和学生的印象是:教了也白教、学了也白学。
B(冯永康【特级教师】)
2013年四川新课程高考生物试题之个人初见:
(1)试题传承着自主命题以来的独有的特征,以新情境材料巧妙地进行问题的设置。
(2)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和课程目标,课标教科书新的知识考点入题恰如其分、融合得当。
(3)进一步重视了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考查,知识覆盖面增大,涉及考点相对增多。
(4)选择题的命制继续注重综合性和灵活性(体现跨模块、跨章节),无论从何种角度评价,较之2012年都有一定的创新,显得也成熟一些了。但某些选项的设置和摆放顺序还可调整,以适当提高审题的难度,进而提高区分度。
(5)非选择题中,第8题的难度和区分度较好,第9题的实验与探究的设问常规、不落俗套,第10题有机地组合了必修模块和选修1中的相关考点,有一定的跨度;第11题的难度较之历年明显降低。
总之,整个试题的导向功能十分明确,再次昭示全体教师,“回归自然朴实的课堂,回归学生使用的教科书”的常态教学,应该成为我们继续践行课标理念的努力方向。
C
试题情境贴近生产生活实际。试题素材都来源于生产、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或真实的科学研究课题,以这些被广大考生所熟悉的情境作为素材考查学生的相关生物学知识,既使考生容易入手解题,又体现了课改倡导的“注重与现实生活联系”的理念。
试题坚持能力立意,重视知识内在联系。如第10题将选修教材中四个实验与基因工程、微生物选择培养、蛋白质分离、细胞呼吸等相关知识密切联系。全卷注重考查知识的内在联系,体现了“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的新课程理念。
试题突出实验探究特色。今年多数试题都有真实的实验情境,重视考查考生的探究能力,如第8题要求学生在分析转基因水稻光合特性的基础上,探究其适宜栽种的环境条件;第10题要求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出现差错的原因。全卷侧重考查实验与探究能力,充分体现了“倡导探究性学习”的新课程理念。
D(赵广宇【特级教师】)
2013年高考是四川省实施高中新课程改革后的首次高考。今年普通高考(四川卷)生物试题遵循《考试大纲(课标版)》的要求,注重能力考查,体现课改理念,力求平稳过渡,整套试卷设计科学、结构规范。试题体现了以下特点:
1.稳中求进,顺利实现平稳过渡
生物试卷较去年新增2个选择题,非选择题由去年的2个题调整为4个题,试题数由“5+2”变为“7+4”, 全卷分值增加了18分。但试卷依然沿用“选择题+非选择题”的总体结构,试题文字量基本保持一致;非选择题共设置了34个问题,与去年基本持平。试卷在整体结构和试题呈现形式方面,保持了高考四川生物卷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顺利实现新旧课程高考之间的平稳过渡。
2.情境真实,贴近生产生活实际
试题情境素材来源于生产、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或真实的科学研究课题,如第2题、第7题、第9题等涉及的“H7N9禽流感病毒”、“肥胖症” “红细胞”等,都是与考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真实生物学问题;第5题、第8题、第6题、第10题涉及的“大豆育种”、“水稻的光合速率”、“稻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与害虫防治”、“酒精发酵”等,都是联系生产实际的生物学问题或真实的科学研究课题。这充分体现“注重与现实生活联系”的课程理念。
3.注重实验考查,突出“实验与探究”特色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和探究为特点的科学课程,强调通过实验和探究认识自然规律。今年有8个试题都有真实的实验情境,其中,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中所要求的7个实验内容,在试题中均有部分涉及。
同时,试题重视考查考生的探究能力,如第8题“转基因水稻的光合速率”要求学生探究其适宜栽种的环境条件;第9题“瘦素与肥胖症”要求学生设计补充对照实验;第10题“转基因酵母菌筛选与发酵”要求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出现差错的原因。因此,全卷突出考查考生的实验与探究能力,充分体现了“倡导探究性学习”的新课程理念。
4.坚持能力立意,重视知识内在联系
试题需要考生从表格、图形或文字中获取有效信息,综合所学知识对设问进行分析后作答,如第8题要求考生正确解读坐标曲线,准确获取信息,将光合作用的原理、过程及影响因素等知识进行整合,综合分析气孔导度、光照强度与光合速率之间的关系,最终得出结论。这充分考查了考生的理解能力、信息获取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多数试题着眼于教材不同章节知识的内在联系。第5题“大豆的辐射诱变与单倍体育种”需要考生将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组织培养、基因突变、细胞全能性和生物进化等知识进行比较、归纳、综合分析后才能做出判断。第10题“转基因酵母菌筛选与发酵”巧妙地将选修教材中四个实验与基因工程、微生物选择培养、蛋白质分离、细胞呼吸等相关知识密切联系,需要考生具备良好的知识体系才能作答。全卷注重考查生物学的核心知识以及知识的内在联系,体现了“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的新课程理念。
5.优化设问梯度,兼顾不同层次考生
与历年相比,2013年试卷总体难度有所降低,简单试题与中等难度试题比例恰当,具有较合理的难度梯度。第Ⅰ卷的7个选择题,知识点覆盖到四个模块的大多数章节,但都侧重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基本原理的理解和运用,不同层次的考生都容易入手。第Ⅱ卷的4个试题,虽然情境新颖,但考点都落在考生熟悉的常规知识点上,每个题的第(1)、(2)小题入手容易,主要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及理解,多数考生能正确作答;而第(3)或(4)小题往往要求考生对试题所呈现的信息进行筛选、分析和推理后方能作答,具有较高的思维深度。试题难度梯度的合理分布,使试题有较好的区分度,既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又体现了“面向全体考生”的新课程理念。